首页 > 癌症药物 > 化疗药物 > 紫杉醇 > 最新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中国专家共识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23-03-20 22:39:3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健康。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化疗药物,通过规范化疗方案、合理优化治疗策略以及管理不良反应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为规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参考指南及循证证据,制定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乳腺癌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主要介绍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晚期治疗、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策略和相关循证证据,其中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是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和晚期解救治疗的优选推荐方案,而在辅助治疗中因循证证据较少,建议谨慎使用。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还就一些争议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及周围神经病变管理等邀请乳腺癌临床专家进行投票,形成共识推荐意见以供广大临床工作者参考。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关键词】乳腺肿瘤;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临床诊疗;共识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为226.1万例,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1位,其中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为41.6万例。国家癌症中心报告显示,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紫杉类药物为乳腺癌治疗最常用的药物,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新一代紫杉类药物,具有疗效显著、使用便捷、安全性佳的优势,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化疗药物,为促进中国临床医师规范化治疗,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组织制定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中国专家共识》。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一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1. 作用机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利用纳米技术将疏水性紫杉醇和人血白蛋白载体结合,形成的直径为130 nm的纳米微粒,其中人血白蛋白发挥分散、稳定和运载药物的作用,紫杉醇为活性成分。紫杉醇为抗微管药物,可促进微管蛋白二聚体中的微管聚集,并抑制微管解聚以稳定微管系统,干扰微管束的正常动力学再排列,从而阻滞关键的细胞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以白蛋白为载体,具有不同于溶剂型紫杉醇的独特转运机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入血液后迅速溶解释放,以游离紫杉醇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紫杉醇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转运,而绝大多数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复合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肿瘤间质,并与肿瘤组织表面的高表达Sparc蛋白结合,富集于肿瘤组织发挥作用,具有相对靶向性。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2. 药学特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白色至淡黄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在80~300 mg/m2的剂量范围药物代谢特点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给药后血浆紫杉醇浓度呈双相下降,分布容积提示紫杉醇存在广泛的血管外分布和(或)组织结合。肾脏清除并非药物主要排泄途径,经粪便排泄的紫杉醇约占总给药量的20%,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因无助溶剂,给药前无需给予抗过敏预处理,输注时间仅需30 min,无需特殊材质管路和精密输液器。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临床应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中国获批应用于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存在临床禁忌证,既往治疗中应包括1种蒽环类化疗药物。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是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和晚期解救治疗的优选推荐方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3.V1)指出,出于临床患者的需要(如减少过敏反应等),可尝试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代紫杉醇或多西他赛。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一)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1. 适用人群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1)单药化疗:肿瘤发展相对缓慢,负荷不大,特别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2)联合化疗:病情进展较快,肿瘤负荷较大或症状明显的患者,需要使肿瘤迅速缩小或症状迅速缓解的患者。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紫杉类药物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化疗药物。H068g和M77001研究显示,在紫杉治疗基础上联合曲妥珠单抗能够显著延长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而对于能够耐受双药化疗的患者,多西他赛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卡培他滨治疗效果更好,尤其适用于维持治疗。CLEOPATRA和PERUSE研究证实,紫杉类药物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帕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进一步延长PFS和OS,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作为紫杉类药物中的优选,联合靶向或其他药物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CA012研究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较溶剂型紫杉醇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显著提高(分别为33%和19%,P=0.01),疾病进展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23.0和16.9周,P=0.006)。此外CA024研究表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较多西他赛单药治疗初治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ORR显著提高(分别为74%和39%),中位PFS(分别为14.6和7.8个月)和中位OS(分别为33.8和26.6个月)延长,且安全性更优。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3.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1)单药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是紫杉类治疗敏感患者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多西他赛及紫杉醇治疗失败的患者。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2)联合化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常用的联合药物主要包括蒽环类药物、铂类、吉西他滨及卡培他滨。其中晚期TNBC一线联合化疗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为优选方案。tnAcity研究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研究,转移性TNBC患者以1∶1∶1的比例随机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三种化疗方案的一线治疗,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组的主要终点即中位PFS相较于其余两组延长(分别为8.3和5.5个月,P=0.02;8.3和6.0个月,P=0.02),且次要终点中位OS及ORR也存在获益的趋势。同时GAP研究对比了AP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和G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转移性TNBC,结果显示,AP方案较GP方案患者的中位PFS显著提高(分别为9.9和7.5个月,P=0.004),中位OS有延长趋势(分别为26.3和22.9个月)。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一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研究提示,其一线治疗可明显获益,其中总体人群的ORR为67.1%,一线患者ORR为80.6%,之前未接受过紫杉类药物治疗的患者ORR为80%;研究者评估患者的中位PFS为9.8个月(95%CI:8.1~11.6个月),而未接受过紫杉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中位OS较接受过紫杉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显著延长(分别为26.9和16.7个月,P<0.001)。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此外,N0531研究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治疗5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98%的患者为HER-2阴性,结果显示,ORR为50%,6个月PFS率和生存率分别为60%(95%CI: 48%~76%)和92%(95%CI: 85%~100%),治疗耐受性良好。另一项Ⅱ期开放标签试验纳入了50例既往未经治疗的HER-2阴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的方案,ORR达61%(其中4%完全缓解,57%部分缓解),中位PFS及中位OS分别为10.6和19.9个月,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TNBC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的临床研究取得一定的临床获益,但不同研究联合药物、预测指标、获益人群不同。KEYNOTE-355研究提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PD-LI表达且联合阳性分数≥10分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TNBC患者,相比联合安慰剂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中位PFS(分别为9.9和5.5个月)改善,达到主要研究终点。Impassion130研究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对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安慰剂一线治疗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TNBC患者可显著提高肿瘤浸润免疫细胞PD-L1表达阳性患者的中位PFS及中位OS。同时FUTURE-C-PLUS研究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法米替尼+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免疫调节型(免疫组织化学 CD8≥10%)晚期TNBC患者,中位PFS达13.6个月(95%CI: 8.4~18.8个月)。在免疫治疗中,皮质类固醇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免疫抑制剂的疗效,而紫杉醇及多西他赛常需激素预处理,因此,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配伍,可能更具有优势。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4.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阳性晚期乳腺癌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HR阳性乳腺癌患者首选内分泌治疗或化疗,对于存在内脏转移、内分泌治疗无法获益的患者,通常优选紫杉类药物为基础方案,一线治疗可选择单药或者联合方案。具体可参考晚期TNBC的治疗方案。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二)新辅助治疗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1. HER-2阳性乳腺癌:TRAIN-2、KRISTINE、TRYPHENA等前瞻性临床试验均显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和铂类药物方案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率较高,国内外权威乳腺癌诊治指南提出含紫杉类化疗方案联合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是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优选方案。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GeparSepto前瞻性临床试验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与溶剂型紫杉醇组患者相比,pCR率(ypT0N0)提高(分别为38%和29%,P=0.001),无浸润性肿瘤复发生存率(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iDFS)明显改善(分别为84.0%和76.3%,OR=0.66,95%CI: 0.51~0.86,P=0.002)。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因此,专家组推荐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采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双靶联合含紫杉类药物化疗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作为紫杉类药物的优选。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2. TNBC化疗是TNBC新辅助治疗的基石,蒽环联合紫杉类药物±铂类药物是首选方案。GeparSepto前瞻性临床试验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中TNBC患者的pCR率获益最明显(分别为26%和48%,OR=2.61,95%CI:1.57~4.33,P=0.0002)。回顾性研究显示,对比多西他赛用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获得了更高的pCR率及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free survival, DFS),特别是对于TNBC人群;在Luminal型以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患者中,pCR等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目前免疫治疗在早期TNBC人群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IMpassion031研究显示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对比单纯化疗获得阳性结果,但在早期患者研究中免疫治疗pCR率与PD-L1表达无关,也未转化为确切的无事件生存时间(event-free survival, EFS)或DFS获益。KEYNOTE-522研究显示新辅助免疫联合含紫杉醇方案对比单纯化疗获得阳性结果,无论PD-L1状态如何,联合免疫治疗组pCR均能获益,且3年EFS改善。在联合化疗选择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紫杉醇相比,输注时间更短,使用便捷,且不需要激素预处理,临床可以选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代紫杉醇。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3. HR阳性乳腺癌:HR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包括新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ALTERNATE研究显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pCR率仅为1%,改良根治术前内分泌治疗预后指数为0的患者约占20%,因此,对于绝大多数中高复发风险的Luminal型患者,应首选新辅助化疗。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GeparSepto前瞻性临床试验显示,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iDFS (HR=0.67,95%CI:0.47~0.96,P=0.031)、DFS和EFS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中,pCR等评价指标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一项Meta分析显示,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较溶剂型紫杉醇能更加获益(pCR分别为14.2%和9.8%,OR=1.53,95%CI:1.07~2.19,P=0.020)。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三)辅助治疗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证据相对较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由于老年人对治疗的耐受性较低,常规方案往往不能直接应用于老年患者。有研究显示,对于老年患者,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周方案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另外,每日卡培他滨2000 mg/m2,分2次服用,连服2周,每3周重复具有一定疗效。一项比较E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或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对比nPX方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培他滨)用于中高危早期非体弱老年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的随机Ⅱ期临床研究(ICE II-GBG 52研究)结果显示,对比EC/CMF方案,中位随访22.8个月后,iD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CMF对比nPX方案,iDFS事件分别为21和18例,OS事件分别为11和12例),因此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nPX方案与EC/CMF方案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早期高危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的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2年无病生存率为93%,2年生存率为98%,6年无病生存率为82%,6年生存率为88%。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已在乳腺癌晚期、新辅助治疗领域相较于普通紫杉类药物显示出更加优效的结果,但由于辅助治疗临床试验终点一般为DFS、OS,观察持续时间较长,故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的证据较少,临床中应谨慎使用。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三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管理

1. 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是紫杉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主要与微管结构紊乱、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细胞的线粒体受损密切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缺陷,其中感觉症状最为常见,患者症状常见为麻木、刺痛、感觉异常,呈“袜子-手套”分布。研究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有等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45.1%~57.6%。而不同紫杉类药物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有所不同,CA012研究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比溶剂型紫杉醇单药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3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有所增加(分别为10%和2%),但恢复至1或2级的中位时间较短,为22 d。CA024研究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50 mg/m2每周1次)较多西他赛(100 mg/m2 3周1次)单药治疗初治转移性乳腺癌患者,3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分别为14%和12%,恢复至2级及以下的时间分别为19和37 d。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周围神经病变可通过穿戴加压手套/冰手套进行物理预防,若患者不耐受或效果不明显时,可增加或选用其他药物进行预防,如神经节苷脂、甲钴胺、还原型谷胱甘肽等。基于专家投票和临床经验,中医药也可以对紫杉类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如补阳还五汤等(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生黄芪30 g,当归尾12 g,赤芍9 g,地龙3 g,川芎6 g,红花6 g,桃仁6 g)。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感觉神经病变患者可用治疗药物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6、B12和甲钴胺)、叶酸和烟酰胺。2021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指出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适度推荐度洛西汀进行治疗。同时针灸在化疗期间可降低重度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是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神经不良反应相关症状的有效干预措施,且具有明显的远期疗效。参考针刺用法:采用针刺治疗,以足三里、气海、太白、合谷、曲池、太冲、八邪、八风等穴位为主,以益气养血,祛风通络;均取平补平泻法,针刺深度及角度参照《针灸学》,以“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治疗5 d,休息2 d。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临床可通过适当延长用药间隔时间、调整剂量来降低周围神经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尽量避免联合使用其他具有神经不良反应的药物,如奥沙利铂等。应对用药患者提前进行合并症及既往用药评估,尤其当患者有器质性病变,比如末梢神经炎、糖尿病或既往使用过神经不良反应药物时,需提高警惕,具有较高周围神经不良反应风险的患者可以推荐单周方案。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2. 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紫杉类药物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12%~20%的患者可发生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低于溶剂型紫杉醇。另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期间也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和红细胞减少。其骨髓抑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一般与联合治疗药物相关。若患者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可考虑在下一周期减量,或停用药物。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3. 皮肤不良反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引发的皮肤不良反应一般包括皮疹、瘙痒等。中国人群皮疹发生率约为20%,常发生在化疗第2天,表现为1~2级,通常在数天后能自行缓解或仅需对症处理。一般可局部使用润肤剂、口服抗组胺药物或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若患者为≥3级或不可耐受的2级皮疹,需中断化疗药物14 d,并治疗皮疹,视皮疹的治疗情况进行剂量调整或停止药物治疗。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4. 关节、肌肉症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相关疼痛发生率在14%~43%之间,相关肌痛和关节痛通常在治疗后24~48 h出现并持续5~7 d。具体机制尚未清楚,但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紫杉烷急性疼痛综合征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高剂量使用及地塞米松连续使用3 d相关。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5. 其他不良反应:其他不良反应包括乏力、脱发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静脉给药还可引起注射部位反应(包括静脉和局部炎症、药物渗出等)的发生。可采用局部封闭、皮下注射解毒药物等方法处理化疗药物外渗。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6. 剂量调整: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期间患有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0.5×109/L持续1周或更长时间)的患者或严重感觉神经病变的患者,在后续疗程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应减少至220 mg/m2。对于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严重感觉神经病变的复发,应将剂量进一步减少至180 mg/m2。对于3级感觉神经病变,持续治疗恢复至1或2级,需减少所有后续疗程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剂量。与3周方案(260 mg/m2)相比,单周方案具有相当的疗效及更低的周围神经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对于具有较高周围神经不良反应风险的患者可以推荐单周方案。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专家共识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中晚期、新辅助及辅助治疗的方案及剂量进行了推荐,并规范了周围神经不良反应、皮肤不良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处理,但是由于部分循证证据不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辅助治疗及部分不良反应管理可能需要更多的科学依据来佐证。目前在辅助治疗领域中,国内徐兵河院士开展了一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对比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用于乳腺癌辅助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临床试验注册编号:NCT05287308),主要终点为5年iDFS,计划样本量为500例,期待该研究的结果能进一步支持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辅助领域的应用。我们也期待更多相关临床试验来指导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领域中的合理用药。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综上所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以纳米白蛋白为载体,与传统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给药剂量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更高,安全性更好,可显著提高肿瘤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自问世以来,经过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在乳腺癌化疗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单药有效率高,且常与其他化疗和(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主要不良反应为神经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其他不良反应多为轻中度,可管理可控。但就其用法和剂量还存在一些争议,有待解决。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四 共识推荐意见

 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目前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中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用法用量、联合用药及周围神经病变处理等,我们整理相关问题,邀请乳腺癌专家进行投票,形成共识推荐意见以供广大乳腺癌临床工作者进行参考。共识推荐级别及其意义见表1。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图片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1. 周围神经病变管理相关专家共识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1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可考虑使用冰冻手套预防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推荐级别:2A)。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2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可考虑采用针灸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推荐级别:2B)。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3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虽缺乏充分的循证证据,但基于临床经验仍可考虑中医药预防或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推荐级别:3)。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2. 乳腺癌晚期及新辅助治疗相关专家共识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4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或卡铂可用于乳腺癌晚期治疗,其余铂类药物暂不作推荐(推荐级别:1A)。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5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PD-1抑制剂可用于早期TNBC的新辅助治疗(推荐级别:2A)。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6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五药联合(PD-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序贯PD-1/蒽环/环磷酰胺)可考虑用于早期TNBC的新辅助治疗(推荐级别:2B);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四药联合(PD-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序贯PD-1/蒽环/环磷酰胺)和三药联合(PD-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方案可尝试用于早期TNBC的新辅助治疗(推荐级别:3)。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7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推荐用法用量为125 mg/m2,每周1次或 125 mg/m2,第1天和第8天,3周1次(推荐级别:1B);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推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推荐用法用量为260 mg/m2,第1天,3周1次(推荐级别:2B)。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3. 其余领域专家共识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8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专家高度推荐在超敏反应、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特殊人群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换紫杉醇或多西他赛;专家一致推荐存在骨质疏松症的特殊人群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换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基于专家临床经验进行推荐)。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9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专家一致推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法用量为125 mg/m2,每周1次或260 mg/m2,第1天,每3周1次(基于专家临床经验进行推荐)。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10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虽然缺乏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辅助治疗的循证证据支持,仍有半数专家推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TNBC辅助治疗中常规替换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期待后续临床研究的开展,能进一步提供更充分的循证证据(基于专家临床经验进行推荐)。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意见 11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现有循证证据支持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及晚期治疗常规替换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国家医保局2022年9月发布的《前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可替代药品参考监测范围》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在所有瘤种中完全替代紫杉醇,大部分可取代多西他赛,但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因缺乏循证证据支持,专家意见存在分歧。因此,对于所有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能否常规替换紫杉醇或多西他赛仍存在一定争议,期待后续临床研究的开展,能进一步提供更充分的循证证据(基于专家临床经验进行推荐)。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滑动查看所有专家名单
 

执笔专家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袁芃(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共识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字母排序)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白俊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曹旭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一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陈占红(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范照青(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冯继锋(江苏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郭宝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李曼(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李南林(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甲乳血管外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李兴睿(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甲乳外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刘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刘晓安(江苏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乳腺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刘玉国(山东省肿瘤医院药学部)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齐晓伟(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甲乳外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桑蝶(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邵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宋东(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乳腺外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宋振川(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滕月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佟仲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万冬桂(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王海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王中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徐兵河(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徐菲(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徐贵颖(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闫敏(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癌诊疗中心)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杨碎胜(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一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姚静(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袁芃(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特需医疗部)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张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张清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张淑群(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院)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赵兵(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赵久达(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赵文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23, 45(3):203-211.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30103-00006I1B帝国网站管理系统